多少人因为《猎场》喜欢上猎头行业?
当年《猎场》开播,一时间“猎头”这个职业从行业幕后的隐秘圈层,走进了大众的视野。许多人看着胡歌饰演的郑秋冬,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间穿梭,接触企业高管、运筹帷幄、一锤定音,内心难免有些澎湃: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职业吗?
确实,作为一部以“职场”为基底、以“猎头”为主线的电视剧,《猎场》用戏剧化的方式讲述了人才争夺与命运沉浮的故事。有人因此爱上了这个行业,也有人在真正入行后才发现,它比剧里复杂得多,也真实得多。
SUNCAREER
一、“猎场”不是“猎头”,但却打开了一扇门
《猎场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剧,导演的野心远不止于此。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欲望、挣扎与转型。在剧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郑秋冬从投机者成长为专业猎头的蜕变,也是一代人从“机会主义”走向“专业主义”的心路历程。
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被这部剧打动。它说的不只是猎头,更是成长、选择、价值和理想。而猎头,正好是一种聚焦于这些命题的职业。
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,“职场”本身就是一座没有硝烟的猎场。每个身处其中的人,都或多或少面临“成为猎物”还是“成为猎人”的命题。而猎头,恰恰是那些协助猎人、引导游戏、主导规则的人。
正因为如此,它吸引了一群对“人”、对“价值”、对社会流动充满兴趣的人才,也因此成了某些人理想中的职业归属。
SUNCAREER
二、从电视剧到现实:差别到底有多大?
在《猎场》里,一个职位找三个人就能完成推荐,一部手机就能调度候选人,而猎头顾问们个个西装革履、运筹帷幄、仿佛是“都市精英”的代言人。
现实中的猎头行业却并不这么轻松。
从数据上看,猎头行业的画像跟剧中完全不同:行业整体年轻化,女性居多。据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,猎头从业者中,25-30岁占比超过四成,女性比例更是超过一半。精英大叔固然有,但更多的是穿着运动鞋、拎着电脑包、在格子间穿梭的年轻顾问。
推荐流程远非“选中即成”。一个中高端岗位,至少要分析10-20个简历、沟通十数位候选人,真正进入面试环节的可能只有三四人。要么候选人不匹配,要么客户突然变卦,要么项目胎死腹中,猎头的世界里,变量太多,耐心是必须修炼的功课。
剧中郑秋冬仿佛什么都能聊、什么都懂,现实中猎头需要的是更扎实的专业积累和对行业的真实理解。没有长期的行业沉淀,就很难与真正优秀的候选人产生深入的共鸣。
SUNCAREER
三、猎头不是“高级中介”,而是“职业合伙人”
猎头和普通招聘之间最大的区别,不在于“是否收费”,而在于角色定位。
真正的猎头顾问,是企业与候选人之间的桥梁,既服务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,也引导候选人做出重要的职业决策。这种角色,天然需要“专业主义”的支持。
剧中提到的“刘量体价值模式”——一种以价值匹配为核心的方法论,正是猎头行业真正需要的能力。我们需要了解的不只是候选人的能力、履历,更要判断TA的动机、文化适配度、与企业阶段是否契合。没有对人性的深入理解,没有行业的长期关注,这些是做不到的。
在这个意义上,优秀的猎头,其实更像企业的人才合伙人,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供应商。
SUNCAREER
四、从“机会主义”到“专业主义”的转型,不只是剧中人物的成长
郑秋冬的成长轨迹,从倒腾冬虫夏草、做职介老板、投身传销、入狱,再到拜师刘量体、重返职场、建立公司,是一部现实版的“个人奋斗史”。这不只是戏剧需要,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投影。
80年代的人靠“胆量”抓住机会,90年代的人靠“人脉”搏个机会,而如今更多靠的是“能力”和“专业”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。
在现实中,猎头也是如此。
早期很多猎头公司靠的是信息差、抓住行业红利。而现在,企业越来越成熟,候选人越来越理性,靠信息不对称是行不通的。真正能穿越周期的猎头公司,靠的是对行业的理解、对人的判断,以及对专业的执念。
剧中郑秋冬在晚期也明白了这个道理——你能决定的不是别人给你什么机会,而是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SUNCAREER
五、我们为何依然热爱这个职业?
看似是个“打电话、发简历、撮合匹配”的工作,实则却是一个围绕“理解人、影响人、连接人”的长期事业。
猎头的本质,是与“人”的深度链接。你需要理解人、信任人、也要被信任。你要能在30分钟内看出一个人三年后的潜力,也要能在三个月内建立一段真正“候选人愿意向你汇报人生大事”的关系。
你要比客户更了解行业动态,比候选人更清楚他自己的优势,比HR更懂用人标准,比自己更会忍耐时间的折磨。
它并不如剧中看上去那般光鲜,但它是一条可供热爱“连接人”的人走下去的道路。就像剧中所说的那句:“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猎人,但只有少数人能成为真正的猎头。”
真正的猎头不是靠一部手机、一本简历就能赢得市场,而是靠一套认知方式、一种专业信仰,以及长期的、自我进化式的成长。
SUNCAREER
六、《猎场》是一部剧,但猎头行业是一场长期游戏
郑秋冬最后成长为一名“专业主义者”,拥有团队、资本、话语权,但我们都知道,这并不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。猎头行业的周期长,成长慢,偶尔还有些孤独。
可如果你足够热爱、足够理性、足够专注,它也会给予你远超预期的回报——一份成就感,一段真正有价值的职业关系,一次让候选人与企业都走向更好的“改变”。
《猎场》只是故事,但猎头,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现实。它没有剧本,没有预设的反转,没有必然的成功。但它允许你在“理解人”这件事上,持续努力、持续进步。
如果你也是那个曾因《猎场》而心动,又因现实而坚定留下的人——欢迎你来到真正的猎场。